书朋网

书朋网>贞观俗人 > 第934章 朝中巨变(第2页)

第934章 朝中巨变(第2页)

······

秦琅没敢多耽误,简单交待一番后动身北上,为了快点返回长安,他走的是新开辟的大瘐岭梅关路,经北江直接到达大瘐岭下,经梅关进入江西赣州,然后沿赣江直抵九江,再进入汉水北上襄阳,然后走武关蓝田道,经武关入关,从蓝田返回长安。

这条路线,比起从海船来,更辛苦一些,但也更快捷。

海船毕竟不管是到杭州还是扬州又或是登州,都是到达帝国最东部,而长安却偏偏在大唐西北。

离开时,广州官民百姓商贾都前来相送,好些人都担忧秦琅此去就不回来了。

秦琅只好再三声明,这次奉旨回京是要有事回去,等事情办完就会立即返回岭南的。

有些百姓甚至还鼓捣出来了什么万民伞之类的东西相送,秦琅不喜欢这套,干脆一样都没收,至于什么盘缠路费离别赠礼什么的,不论贵贱也一概不收。

一支轻骑随行护卫,北江水路直抵韶州南雄,翻越百里大瘐岭梅关道后,再次上船一路便可抵达九江了。

全程基本上都是水路,广州到韶州的北江水路,赣州到九江的赣江水路,然后九江到江夏的长江水路,再江夏到襄阳的汉水水路,襄阳到武关的丹水水路,过了秦岭到蓝田后,还能再经灞水直抵长安水门。

十分便捷,且算是相对舒适的,这年头长途旅行,水路算是最舒适且快捷的了,既没有颠簸之苦,也没有灰尘之辛,甚至遇到拦路打劫这些的概率也小的多。

坐在船上赏赏风景喝酒弹琴吟诗做画,旅途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比起陆路,要快捷一倍不止。

秦琅经大瘐岭时,梅关的漫山梅花还没有绽放,倒是有些遗憾,不过商道上络绎不绝的车马商货,还是让他大感欣慰,尤其是登高远眺,能看到山峦起伏之间,有许多新开辟的屯庄田地,百姓们正在田里辛苦的展开春耕,而山中也不时能看到青烟,那是伐木烧炭的,开山烧窑的,开矿冶铁等的,梅关路的开通,也带去着这片偏僻的山区,成了新兴之地。

越过大瘐岭,进入赣州,便收到了长安那边新来的快讯。

高士廉被免去右仆射之职,长孙无忌免去其检校左仆射之职,魏征免去侍中之职,王珪免去中书令之职,萧瑀免去·····

一连串的宰相去职消息,把秦琅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李世民死了爹,突然就疯了。

不过继续看到后面,倒是松了口气。

也不完全算是罢相。

房玄龄、长孙无忌、秦琅、高士廉四人,皆加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魏征、王珪、温彦博、杨师道皆加特进,参预朝政。

李世民重新调整了宰相班子的分工。

梁国公房玄龄仍然为尚书左仆射,加封太子太师,司空。

温彦博出任尚书右仆射。

杨师道出任中书令,王珪改任侍中。

然后国舅爷长孙无忌以开府仪司三司、司徒的身份,知中书省事。

魏征进封郑国公,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齐国公秦琼进封太保,许国公高士廉改封申国公,进封太尉,知吏部事。

陈国公吏部尚书侯君集拜青海道宣抚经略使。

卫国公秦琅加司空兼知兵部事······

人事调整相当大。

其中最让秦琅惊讶的还是温彦博和杨师道这两人又被李世民拎上来了,这两位是世家门阀和代表,一个是河东温氏,一个是弘农杨氏,之前都当过贞观朝宰相,他们当宰相时最大的政治主张,就是推行羁糜政策,尤其是对北方的突厥人,坚持全面羁糜政策,给突厥人划地盘,让他们自治。

那时温彦博是中书令,杨师道是侍中,不过这两人温彦博虽有才华,河东温氏三杰那是相当有名的,武德朝更是深得李渊信任倚重。但杨师道这位太上皇的女婿就很草包了,名门大阀嫡系,但才能很一般,虽说也曾有公正的名声,可肚里没什么干货。

想不到,当初灰溜溜下台的两人,时隔几年,居然又进政事堂了,温成右仆射,杨成中书令了。

中书令那可是政事堂权力调整后,大唐权力最大的机构,其长官中书令也取代左仆射成了宰相之首。

现在居然授给了杨师道?

不过长孙无忌的头衔也有意思,以开府仪同三司、司徒身份,知中书省事,这中书省以后到底谁说了算?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