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乱世谋凰 > 第二百零六章国破家亡商人利(第2页)

第二百零六章国破家亡商人利(第2页)

正明三年开朝第一道诏令掀起一场长达一月的朝议,朝中显贵纷纷主动请缨去往东吴。至今只有少数不得志的官员派遣到战乱不断的东吴,反而诸多身居高位者避而不谈。

一份少年口述治理东吴方案,摆放在桌案上。当朝两大丞相,以及吏部,户部,工部,礼部、四部齐聚。萧殷指着亲自书写的方案,让几位中枢大臣眼前一亮。

尤其是户部尚书,瞧着一条条挣钱的法门口口称赞。虽然只是一个笼统的方案,对于几位尚书的一致同意,丞相王安却是心有余悸,这等方案的确是解决如今朝廷最好的办法。一方面将朝中无用的臣子,送到东吴捞金,另一方面解决了大军接下来南征所需。

萧殷只坐在一旁紧紧等候几人商议出结果,神色平静等候远在东吴的捷报。开年从东吴传来的第一条捷报,震动朝

野。刘策以三十万大军封锁建安城,李山海控制浯河使得东吴再无援军,源源不断的辎重送往东吴腹地。

年关之初三十万大军攻下东吴陪都建安城,半个东吴已经是囊中之物。为此远在南镜的长风军一次次挡下南楚的进攻,开年南镜传来军报,陈庚正要汇集南镜十万长风军,以及边军多达二十万将要与南楚进行第一次决战。

这一战将会决定大梁与南楚最后的底蕴,一旦大梁取得胜利东吴之战再无后患。两面同时开战,萧殷的压力之大非比寻常。朝中调度已经达到了极限,攻伐东吴将近五十余万大军,南镜长风军在内二十余万。同时调度将近八十万大军,达到了大梁建国以来最辉煌的时代。

八大兵工厂的建立,虽然解决了八十万大军的后备辎重。唯独缺少粮草,此番大战几乎耗尽了大梁十几年的存粮。如今只期盼着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才能填补空缺。

王安一直皱着眉头说道:“此事绝对不能实行,如此以来将东吴倾国财富一一剥夺。东吴百姓已经饱受战争之苦,一旦出现一群饿狼,非但没有解决远征财富,很有可能会导致东吴护国之心。”

户部尚书说道:“王大人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在短时间内填充国库。”

正当两人争吵不休之际,吏部尚书周英祥一直盯着这份不知来历的东吴收取方案。对两人的争吵没有答复,却是好奇这份谏言到底是出自谁人之手。好奇的不止是周英祥一人,还有荀思展。能有这番见解之人,竟然在朝中默默无闻。

反观工部尚书很想见见这位出谋之人,虽然对重建东吴只有聊聊几字,字字说到了老尚书心坎。其中有一段表述:“东吴多水乡,风俗各异,大梁北方多干燥寒冷。若将东吴工艺大梁工艺,相互融合当有另一番滋味。”

在礼部尚书眼中更看重的还是工艺的结合,两个礼仪风俗各异之地,想要完全融合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建筑吃食之上,看似与礼仪毫无关系,实则是重中之重。自古百姓最看中的并非是谁人是君王,更看中的还是衣食住行四字。

萧殷这才起身说道:“诸位爱卿东吴收取方案,可有见解。”

继任尚书以来唯有兢兢业业,并为做出什么大事的户部尚书首先上前说道:“陛下,自古商人多利,只有有七层的利润便敢付出全家性命。能利用好商人,收拢东吴财富远比掠夺来的更加顺遂。”

此言一出丞相王安更加警惕,立即上前反驳道:“陛下,万万不能如此做。商人多是凉薄之人,想要将东吴融入大梁,需来年科考,只要东吴学子认同大梁,才能在学统上完全与大梁相容。为今最好的办法唯有,传授学义,让东吴百姓了

解大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若以商人利益捆绑,东吴始终是邦外之地,请陛下三思。”

王安的一袭话没有谈不上对错,想要治理东吴,将东吴成为大梁国土,百姓必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想要解决大梁如今的如此做法,只会让大梁财政更加为难。

礼部尚书走出说道:“老臣到是很想见见这位上奏之人,其中关于两国礼节相容很多地方值得效仿。陛下能否让老臣见见这位大才。”

萧殷露出笑容说道:“此人不是朝中之人,爱卿若是想见,可去翰林院找双爱卿。”

提起双裳到是让在场几人一惊,双裳一生都在做学问不然也不会有周文之后成为大梁第二位文宗。谈起学问就算是出生周氏的周英祥对这位老先生也是打心底佩服,但是双裳能提出这样的策略却是不敢相信。

工部尚书上前问道:“难道这是双大人上荐。”

只见萧殷笑着说道:“双卿教出一位好学生,虽然只是一个笼统的策略。朕希望诸位爱卿可好好参谋,得出一个完整的处理方案。”

(本章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